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12日訊(記者 周宇寧)以“提升知識產權服務能力,推動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為主題的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國際大會(以下簡稱“大會”)于9月11日在北京舉辦。來自歐盟、法國、巴西、丹麥、日本、喀麥隆、索馬里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駐華使領館、商協會代表參加了大會及交流活動。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大會上首次發布了《2025年全國知識產權服務業統計調查報告》。

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國際大會現場。(首都知識產權服務業協會 供圖)
大會由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與首都知識產權服務業協會聯合主辦,北京國際商會國際保護知識產權專業委員會、北京(中關村)國際知識產權服務大廳協辦。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盧鵬起,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二級巡視員周立權,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周曉燕出席大會并致辭。
盧鵬起在致辭中指出,知識產權服務業貫穿于知識產權制度運行各個環節,是推動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高效益運用、高標準保護、高水平管理的重要支撐,也是促進科技創新和國際貿易的重要力量。下一步,將進一步統籌好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和監管,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持續深化行業治理,建立健全監管長效機制,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加強對外合作交流,推動知識產權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周立權表示,近年來北京知識產權服務業實現規模與能力“雙提升”。作為服務貿易領域的重要支柱,北京知識產權服務業多年深耕,已形成獨具特色的行業優勢。
周曉燕表示,為推動知識產權服務業與國際貿易深度融合,商務部等6部門發布《關于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指導意見》明確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列為重點任務。在優化外商投資環境方面,我國全面取消商務領域外資企業的審批備案,并且進一步加強了外商投資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的保護。

《北京市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行動方案》發布現場。(首都知識產權服務業協會 供圖)
在“知識產權服務業國際發展態勢”主題發言環節,嘉賓來自亞非歐美澳五大洲,中外嘉賓結合本土實踐與全球視野分享洞見。在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圓桌對話環節,“AI促進知識產權服務”和“國際知識產權協作:打破邊界,共塑創新經濟新格局”兩大前沿議題引發深度研討。

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國際大會圓桌對話環節。(首都知識產權服務業協會 供圖)
《2025年全國知識產權服務業統計調查報告》顯示,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突破10萬家,從業人員規模超過110萬人,2024年行業總營業收入達2940億元,行業向專業化、數字化方向升級,整體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知識產權局、版權局、財政局、經濟和信息化局、金融管理局和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在大會上聯合發布了《北京市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行動方案》。北京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中心發布了《海外知識產權保護案例評析》,精選歐盟、美國、東南亞等地區的知識產權典型案例,為企業“走出去”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提供參考。首都知識產權服務業協會與巴西工業產權律師協會等6家國外商協會和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簽署《知識產權服務合作備忘錄》,約定在國際交流平臺搭建、信息共享、人才培養、企業服務等領域開展合作,更好服務市場經營主體。
2025 年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國際大會作為服貿會連續多年深耕的專業品牌活動,以“務實成果”為核心、“國際協同”為特色,既發布可落地、可推廣的政策與數據成果,更搭建跨國家、跨領域的合作橋梁。大會主辦單位表示,未來將持續推進成果轉化,建立“國際知識產權服務協作機制”,進一步推動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業提升國際影響力,為全球知識產權治理體系完善提供“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