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于麗爽)既有絨花、剪紙、糖畫等熟面孔,還有北京蒙鑲等新面孔。主打冰雪特色的龍潭廟會,除了冰雪項目、特色小吃等,非遺大集也很紅火。今年,廟會邀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設置了25個展位,宣傳民間傳統手工技藝,精美的非遺藝術品增加了年味,促進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毛猴兒、絨花、剪紙、面人、料器、糖畫、絹花……這些手工藝品都是龍潭廟會的老朋友,許多游客每年都會到龍潭廟會來收藏這些手工藝品,絨花絨鳥的展位前就被游客圍了個水泄不通!敖q花諧音‘榮華’,佩戴絨花寓意榮華富貴,過去老人過年都買一朵戴。我小時候過年,也是逛廟會、戴絨花,這么些年過去了,還能在廟會找到這個,真是太好了!”來逛廟會的80多歲的魯奶奶說,她一口氣買了5朵。
過年除了貼福字、貼對聯,還有一種習俗也很常見,那就是貼窗花。和絨花絨鳥挨著的是剪紙展位,花團錦簇的福字、象征富貴的牡丹,代表吉慶有余的戟、磬和魚……剪紙圖案活靈活現、寓意美好,很多游客愛不釋手!皫垺畤帧只丶,貼在窗上,漂亮又喜慶!币粚π禄榈男》蚱揲_心地買走了一幅。
“風車又名吉祥輪,代表了喜慶和吉祥!憋L車展位前,攤主拿著五顏六色的風車邊介紹邊快速在面前劃過,風推風車,發出悅耳的響聲。一堆小孩擠在攤位前,蹺著腳、仰著脖,等著家長挑選、購買。買到了的孩子,舉著風車一溜煙往遠處跑,陶醉在風車發出的聲音中。
有老朋友還有新成員。北京蒙鑲就是今年龍潭廟會上的新面孔。北京蒙鑲用于制作寺廟佛像和宗教法器,也為宮廷制作精美的金銀禮樂儀仗器皿,部分工藝品現在已是重要的文物。其制作流程包括打胎、攢活、焊活、拋光、鑲寶石等十幾道工序,一般品類至少需要三個月,精品甚至需數年才能完成,是“金銀與火的藝術”。亮相龍潭廟會的北京蒙鑲展品包括精美的壁畫、鏤空的飾品、薰籠、華美的器具等,其中鏤空的銀制小豬最暢銷,一上午就被“牽走”上百只。
“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民族精神的載體,又是傳統文化的象征,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非遺藝術品通過不斷地創新和發展,更符合當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審美。希望借助龍潭廟會的平臺,使得絨鳥、毛猴、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真正走進老百姓生活,讓更多人了解,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饼執稄R會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責任編輯:王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