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鐘菡
藝術是一座城市精氣神的升華,打造“國際重要藝術品交易中心”是上海建設更加開放包容、更具時代魅力的國際文化大都市的必然要求。記者從昨日召開的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首場新聞發布會獲悉,為響應全力打響“四大品牌”的號召,落實“上海文創50條”,今年11月,上海將舉辦首個國際藝術品交易月,掛牌成立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運營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服務平臺。交易月將通過政策引領、品牌打造、交易中心和服務平臺建設,逐步推動全市形成交易活躍、主體豐富、人才集聚、服務優質、產業鏈成熟的千億級規模的藝術品交易市場。
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選址西岸
目前,上海擁有成規模的美術館、具備國際影響力的藝術展、國內外知名拍賣行、藝術家群體等,這些都是成為國際重要藝術品交易中心的先決條件,但比較分散,缺乏統一協調性。如何在有效時間段內,把全球最優秀的藝術資源、藝術展覽、國際畫廊、藏家和買家集聚在上海,讓分散的資源聚焦在一個點上?這正是打造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的初衷和目標。
首個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將以“西岸標志,全城聯動”的形式開展,百場藝術品交易和展覽展示活動在11月集中舉辦。蘇富比、佳士得等國際國內拍賣行,豪瑟沃斯、香格納等國際國內知名畫廊及國內外藝術家、收藏家將齊聚上海,聚焦西岸,共襄盛會。
交易月百場活動招商負責人、ART021創始人周大為介紹,交易月期間,將圍繞博覽會、畫廊、拍賣會這三大集群來帶動藝術品交易額。除線下交易外,線上藝術交易也將是主要增長點。上海將以“藝術品+互聯網”為理念,積極引進大數據、云平臺等先進技術,打造常態化線上展覽、交易平臺,突破常規化保稅展示、交易的時間限制,實現藝術品的隨時展示、交易。此外,藝術品交易月還將完善藝術品金融服務;對藝術品的延伸IP價值進行深度發掘;扶持、孵化上海本土特色的藝術自媒體矩陣等,達到資源聚集,推動上海成為世界藝術品交易中心的目的。
發布會同時透露,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將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掛牌,在上海西岸成立。交易中心將打造藝術品交易一站式服務平臺,為藝術品交易主體提供高品質、規范、專業的市場服務。交易中心采取實體化運作,由上海西岸集團為運營主體,辦公地址選址西岸藝術和設計示范區,后期還將啟動更大面積的交易中心建設規劃。
實施“三免三補”降低交易成本
當下,藝術品交易行業存在國內辦展、海外交易的現象。比如許多國際拍賣行都會選擇在上海舉辦預展,但舉槌仍然在境外。打造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如何促進藝術品交易真正在上海落地?
對標紐約、倫敦等國外藝術品交易中心城市,成本較高是影響國內交易的因素之一。對此,徐匯區將加大市、區兩級文創資金扶持力度,設立徐匯區藝術品專項扶持資金,對納入交易月的服務機構實施“三免三補”,即對交易行為過程中發生的通關保證金服務、外匯結算服務、行政服務相關費用實行減免,對交易行為中發生的貸款利息費用、融資擔保費用和代理記賬費用進行補貼,對展覽展示活動以及注冊落戶的知名藝術機構和專業服務機構進行綜合性扶持。
流通環節手續較為繁雜、配套服務不夠完善等同樣困擾著藝術品交易在上海的發展。交易月將探索實施專門的政策,打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在交易月期間,徐匯海關在西岸設立常駐辦公機構,為藝術家及藝術機構等提供涵蓋報關、報檢等環節的一站式通關服務。通過建立報批綠色通道,展覽審批周期由原來的15個工作日縮短至7個工作日,藝術家及藝術機構二次報批展品的更換,可實現3個工作日批復。未來還將進一步探索降低交易成本、壓縮報關報批環節、降低外資準入門檻等系列政策。
近年來,上海藝術品交易市場發展迅速。今年上半年,全市藝術品拍賣成交額近30億元人民幣,基本達到去年全年的成交額;藝術品進出口總額達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5.9%。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主辦方同時向海內外有志于拓展市場的畫廊、拍賣行、藝博會等,以及有志于收藏、鑒賞和研究的全球藏家和買家發出邀請,共同努力把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打造成為要素資源最集中、交易頻次最密集、產業鏈最完整的國際藝術品交易平臺。
(責任編輯: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