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qqqqq"><table id="qqqqq"></table></li>
<li id="qqqqq"><tt id="qqqqq"></tt></li>
  • <li id="qqqqq"><tt id="qqqqq"></tt></li><li id="qqqqq"><tt id="qqqqq"></tt></li>
  • <li id="qqqqq"><table id="qqqqq"></table></li>
    <li id="qqqqq"></li>
    <li id="qqqqq"><tt id="qqqqq"></tt></li>
  • 首頁 > 會展滾動 > 正文

    第二屆進博會規模更大商機更多活動更豐富

    2019年10月21日 07:05   來源:文匯報   

      昨天,第31次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在世博中心舉行。 本報記者 袁婧攝 共享發展機遇共創美好未來

      ■當前,我們正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對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以赴推進三項新的重大任務,持續辦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是新時代上海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也是各類企業在滬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這次咨詢會議以“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為主題,圍繞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建設、加快創新經濟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設置專題,非常切合上海的發展實踐

      本報訊 第31次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昨天舉行。作為上海市市長的“高參”,來自世界各地的30位重量級企業家齊聚世博中心,圍繞“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這一主題,共同交流探討,分享全球智慧。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出席會前舉行的歡迎宴會并致辭。上海市市長應勇在咨詢會議上作主題報告。

      安聯集團監事會主席邁克爾·狄克曼擔任本次會議主席,上海市領導陳寅、吳清、許昆林、彭沉雷、陳群、龔道安、宗明、湯志平出席。

      李強在致辭時說,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伴隨著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的發展,上海這座城市不斷創造著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這其中,咨詢會議貢獻智慧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下轉第三版(上接第一版)各位企業家和專家帶著真誠和熱情,每年從世界各地趕來,為上海發展傾心傾力、建言獻策。這份真摯令我們感動,這份友誼值得我們珍惜。

      李強指出,當前,我們正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對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以赴推進三項新的重大任務,持續辦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是新時代上海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也是各類企業在滬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這次咨詢會議以“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為主題,圍繞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建設、加快創新經濟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設置專題,非常切合上海的發展實踐。真誠希望大家暢所欲言,貢獻更多真知灼見。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在即,規模更大、商機更多、活動更豐富。歡迎各位企業家繼續積極參與,并一如既往關心上海、支持上海,共享發展機遇、共創美好未來。

      應勇在作主題報告時說,城市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是一個城市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重要依托。當前,上海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加快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改革開放是必由之路,必須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國的改革開放大大推動了中國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的迅速崛起。當今世界,只有擁抱經濟全球化、融入經濟全球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才能更好更快地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上海實現了從傳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封閉半封閉向全方位開放的重大轉變,生產總值從273億元提高到3.27萬億元,人均GDP從1445美元提高到超過兩萬美元,正在成為當今世界深具影響力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之一。上海能有今天,靠的是改革開放;上海要有更高的城市能級、更強的經濟競爭力,還是要靠更深層次的改革、更高水平的開放。當前,我們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在辦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同時,全力實施國家交給上海的三項新的重大任務,即增設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這是上海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大機遇,我們要舉全市之力,力爭盡快取得有顯示度、有影響力的實際成效。

      應勇說,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創新是根本動力,必須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城市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城市創新能力,上海已經到了不創新就不能大踏步前進的發展階段。我們大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上海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從0.5%提高到超過4%,在滬各類研究機構從153個增加到2923個,其中外資研發機構452家、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研發機構85家。我們要繼續把教育放到更加優先發展的位置,把創新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努力使上海成為全球學術新思想、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

      應勇說,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增強資源配置能力是關鍵所在,必須堅定不移提升城市集聚輻射能力。集聚高能級功能性機構,配置全球高端資源要素,是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配置資源更多、輻射半徑更大、樞紐平臺作用更強、話語權更大,是國際大都市的普遍追求,也是上海的不懈追求。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目前上海金融中心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中名列第五,口岸貨物進出口總額居世界城市首位,集裝箱吞吐量連續9年排名世界第一,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超過700家。我們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進一步推動經濟要素的高效流動和高效聚合,使上海成為全球資金、信息、人才、貨物、科技等要素流動的重要樞紐節點之一 ,全面提升上海在全球城市體系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應勇說,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提高經濟密度是基礎支撐,必須堅定不移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著名國際大都市無一例外,都是高產出、高密度的城市。這是大城市資源要素高度集聚的特點決定的,也是城市發展的重要規律。上海要成為國際經濟中心城市之一,必須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在提高經濟密度上下更大功夫。這些年來,我們每年低效建設用地減量8平方公里左右,淘汰落后產能1000項左右,工業園區每平方公里土地產值從2008年的58億元提高到目前的75億元,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從1985年的每萬元5.47噸標準煤下降到2018年的每萬元0.38噸標準煤。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強各類資源的優化布局和合理配置,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以更低的能耗、更少的土地等資源消耗,支撐更高質量、更有效益的經濟發展。

      應勇說,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文化軟實力是重要內涵,必須堅定不移地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核心資源之一,也是城市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我們相繼建成了中華藝術宮、當代藝術博物館、國際舞蹈中心等一批地標性文化設施,還將建設更多地標性文化設施。我們相繼舉辦了上海國際電影節、國際藝術節、F1方程式錦標賽、ATP網球大師賽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體活動,擁有了243個公共圖書館、138個博物館、81個美術館。我們要努力讓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讓開放、創新、包容的城市品格深深根植于上海的肌體和血脈之中。我們希望未來的上海,建筑是可閱讀的,街區是適合漫步的,公園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誠信文明的,城市始終是有溫度的。

      應勇說,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生態環境是重要保障,必須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提升城市競爭力。這些年來,上海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更大力度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推進綠化建設和生物多樣化,環保投入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PM2.5平均濃度從2013年的62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8年的36微克/立方米,今年1-9月是34微克/立方米。人均綠化面積從新中國建國初期的“一雙鞋”擴大到目前的“一間房”,即從0.132平方米擴大到8.2平方米。我們正在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希望用五年左右時間基本解決垃圾綜合治理問題,到2022年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我們還要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建設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生態宜居城市,讓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凈。

      應勇說,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改善民生是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堅定不移創造更高品質生活。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構建全覆蓋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上海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66倍和103倍,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從7.4平方米提高到37平方米,人均期望壽命從73.35歲提高到83.63歲,在滬高校從45所增加到64所。我們持續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有更高質量的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應勇說,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優化營商環境是重要標志,必須堅定不移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營商環境是城市重要的軟實力,也是城市極其重要的吸引力、創造力和競爭力。這些年,上海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率先打響“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品牌,大力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和公平、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助力中國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中的排名大幅提升。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要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全面建設以政府服務“一網通辦”為重要標志的智慧政府,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不斷提高市場主體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責任編輯:歐云海)

    分享到:
    35.1K
    微信截圖_20230830144859_副本.jpg
    ·延深閱讀
    人人看人人澡人人玩人人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