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qqqqq"><table id="qqqqq"></table></li>
<li id="qqqqq"><tt id="qqqqq"></tt></li>
  • <li id="qqqqq"><tt id="qqqqq"></tt></li><li id="qqqqq"><tt id="qqqqq"></tt></li>
  • <li id="qqqqq"><table id="qqqqq"></table></li>
    <li id="qqqqq"></li>
    <li id="qqqqq"><tt id="qqqqq"></tt></li>
  • 首頁 > 會展滾動 > 正文

    中小微企業還有哪些困難待解

    2020年07月20日 09:24   來源:新華網   

      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占我國1.25億戶市場主體的絕大部分,吸納就業更是占90%以上。疫情以來,中小微企業“日子”過得怎么樣?還有哪些困難待解?圍繞熱點問題,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執行會長張競強近日接受了記者專訪。

      問題一:疫情以來,中小微企業發展狀況如何,面臨哪些突出問題?今年上半年,經營情況怎樣?

      答:疫情發生以來,中小微企業受到很大沖擊。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復工復產全面推進及一系列政策支持,企業生產經營狀況逐月好轉。特別是二季度,企業成本有所下降,效益和資金狀況得到改善。但是中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差,疫后恢復依然比較艱難,發展仍面臨復雜嚴峻局面。

      資金緊張是當前企業反映最突出的問題。我們的調查顯示,有60%以上的企業反映流動資金緊張,只有10%的企業表示自有資金能支撐半年以上。需求不足則是中小微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分行業看,住宿餐飲、批發零售、文化旅游等第三產業受疫情影響最大、恢復最慢。

      問題二:今年出臺的一系列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效果如何?企業是否有“獲得感”?

      答:為應對疫情沖擊、穩企業保就業,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地方政府及時出臺多項政策措施,力度大、覆蓋面廣、可操作性強,政策紅利不斷釋放,為廣大企業打了一針“強心劑”。

      協會于6月下旬對2507家企業開展的調查顯示,在各項政策中,企業對減稅降費滿意度最高,“獲得感”最強。普惠金融政策也獲得小微企業普遍“點贊”。一些過去與銀行“絕緣”的小微企業主,首次通過線上快速獲得無抵押、無擔保的小額貸款,對緩解企業資金周轉問題發揮了積極作用。二季度,中小企業資金指數首次高于景氣臨界值100。

      問題三:融資難融資貴是中小微企業面臨的老問題,疫情以來表現更加突出,破解這一問題的關鍵在哪兒?

      答:按照銀行現行貸款制度,中小微企業絕大部分是民營企業,既缺乏信用背書,也缺乏房產等有效抵押物,很難受到銀行“青睞”。

      去年以來,國家加大對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通過定向降準、對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貸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等,從體制機制上推動了商業銀行敢貸、愿貸、能貸。盡管從資金覆蓋面、資金規模等方面還遠遠不能滿足企業所需,但“老大難”問題終于“破題”了,小微企業也從中受到了鼓舞,增強了信心。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目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已超13萬億元,平均利率6.03%。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于40%”,未來普惠金融將為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發揮更大作用。

      問題四:中小微企業對哪些支持政策感受還不強?幫助中小微企業和廣大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還需在哪些方面加力增效?

      答:企業反映貸款展期政策還有待進一步加強落實。按照銀保監會的數據,截至5月31日,銀行機構對79.9萬戶的1.44萬億元到期貸款本金實行了延期。相較于3000多萬戶中小微企業,貸款展期覆蓋面還比較小。特殊時期給企業一點“喘息”機會,鼓勵金融機構主動給企業辦理貸款展期業務,是緩解中小微企業資金緊張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對房租減免政策期待較高,但大多數企業租用的是非國有房產,實際減免較少,有的甚至遭遇房東“坐地加價”。大企業和政府拖欠賬款也是困擾中小微企業的難題。近日國務院頒布《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相信實施后問題能有所改善。

      穩企業就是保就業、惠民生。建議進一步豐富就業優先政策工具,加大實施力度。比如推動銀行降低“工資貸”的申請門檻,對疫情期間堅持不裁員、不降薪的企業給予更多貸款利率優惠,充分發揮金融對穩就業的支持作用。(新華社記者 姜琳)


    (責任編輯:王俊杰)

    分享到:
    35.1K
    微信截圖_20230830144859_副本.jpg
    ·延深閱讀
    人人看人人澡人人玩人人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