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7月,上海會展業很忙。線上線下“跨時空”會面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剛剛落幕,第30屆華交會就“云”上登場,3500多家傳統外貿企業集體上“云”攬客,從“面對面”變成“屏對屏”。7月初,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按下“重啟鍵”,線下“三展聯動”,線上則通過“云上會展”App打造“云通道”,讓觀眾走進“虛擬化展館”。
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是上海會展業正在探索的新模式,未來有望成為發展新趨勢。在多位會展行業專家看來,線下實體會展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眾多大型展會上“云”,也賦予會展業發展新思路:“兩條腿走路”不僅用技術創新了展覽方式,也拓展了交易思路,“智慧會展”時代正加速到來。
疫情倒逼新場景出現
會展業是一個很成熟的行業,但發展至今的成長曲線仍值得期待。正是因為“行業有前景”,它的“上線”速度一直很慢。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副教授劉德艷觀察行業多年,發現此前國內外會展業都在不同程度上“云”,會展業近年來的數字化進展并不如預期,涉及到整個會展機構設計與流程的重構,牽一發而動全身,單一會展公司沒有足夠魄力來建設“新場景”。
一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了會展業沉重一擊。最初,大量展會宣布取消、延期,幾個月后,對于展會上“云”的迫切性需求顯現,一批走在國際國內前沿的展會開始緊急組建團隊,或與互聯網公司合作,下決心轉型上“云”。
在努力建設“國際會展之都”的上海,“云展會”試水探路。3月,上海時裝周聯手阿里巴巴,將T臺搬上“云端”,成為全球首個上“云”的國際時裝周;5月,疫情發生后我國第一個國家級展會——“云上2020年中國品牌日”開展,上海云上展館利用360度全景技術、VR技術建立線上虛擬展館;7月,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線上線下同時開場,延展4個月的華交會“線上”亮相。
“太匆忙了”——這是很多會展公司轉型時的感慨。上海時裝周組委會副秘書長呂曉磊透露,云上時裝周從設想萌發到方案落地,僅用了六個星期,合作方阿里巴巴甚至建立了“綠色通道”,護航設計師上線開店。6月初,阿里巴巴與上海市貿促會成立云上會展有限公司,7月初首次與商業展會進行合作,把“三展聯動”的線下展會用數字化方式投射至網絡。匆忙,讓很多云上會展看起來不那么完美,但在專家看來,這種被疫情倒逼出的匆忙,反映的卻是會展業危中尋機、快速謀轉型的魄力,將在會展業發展史中留下重要一筆。
智慧會展攀上新高度
今年以來,上海會展上“云”進度很快,目前較清晰地呈現了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的辦展新模式。上海市貿促會會長周敏浩認為,會展業線上線下發展是共存互補、共生互進的關系,“智慧會展”將在上海奏出新篇章,帶動上海會展業走向新的高度。
從最近在上海舉辦的一系列展會來看,新模式催生了新創意。今年華交會上,VR、AR(增強現實)、3D功能增強了展示效果,它們與在線洽談、一對一視頻連線“組合”,能提高接洽成功率。在剛剛結束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每一位“云嘉賓”都能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同處一室,互相“拍一拍”,在虛擬會場“聊天”,也能在線感受3D虛擬AI(人工智能)家園云展覽等。云上會展公司的“首秀”,充分發揮達摩院的三維建模、MR(混合現實)、AR等技術,打造“看展機器人”。該公司副總裁李征偉表示,實物“看展機器人”正加緊研發,預計年底前可投入使用,能代替客商在現場與展商交換名片、交流翻譯。
不過,劉德艷并不認為通了5G、開了直播、上了“云端”、用了數字技術,就一定能把展會變成“智慧會展”;ヂ摼W企業與會展公司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合作,各取所長。
“互聯網公司的職能,是幫參展商把傳統展臺變成數字展臺,同時利用技術優勢解決語言、線上引流等問題,傳統會展公司的優勢是具備長期的會展經驗和精準的買家資源,雙方的優勢都無法替代,必須合作,才能帶動‘智慧會展’長足發展!眲⒌缕G說。
劉德艷認為,上海在“智慧會展”方面占了先機,后續應當跟上腳步。一方面,理論界、產業界要厘清思路,對“智慧會展”進行一定規劃,另一方面,目前各大院校有關“智慧會展”的課程并不多,需要根據產業發展趨勢,有針對性地培養復合型會展人才。(徐晶卉)
(責任編輯:王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