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滿載著電子、機電和輕紡等貨物的“灣區號”中歐班列,18日下午從深圳平湖南綜合物流樞紐站臺駛出,該班列將經新疆阿拉山口出境后駛向德國杜伊斯堡。這是“灣區號”中歐班列的首次開行,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物流再開新通路。
首列“灣區號”中歐班列將一路北上,經過16天、13438公里的洲際運輸后抵達德國的杜伊斯堡,是目前我國運距最長的中歐班列之一,較海運至少節省三分之一的時間。大灣區企業生產的各類電子產品、防疫用品和生活用品隨著“灣區號”銷往中亞和歐洲各國。
中歐班列以其安全快捷、綠色環保、成本較低、受自然環境影響小等優勢,日益受到更多企業和貨主的青睞,已成為運送民生物資和產業鏈物資的重要載體。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政府事務總監魏星:鐵路運輸在成本和時間上有明顯優勢,比空運省錢,比海運省時,我們都盼著深圳的中歐班列早點開起來。
中國外運華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裕樟介紹,“灣區號”中歐班列計劃每周開行一列,將視市場需求增開頻率。
羅裕樟:“灣區號”將為大灣區高端制造業量身定制直達精品班列、東盟班列、過境班列、行郵班列、散拼班列、金融增值服務等特色產品,為珠三角地區制造業企業開辟市場提供更大助力。
今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已成功開通東莞石龍至立陶宛維爾紐斯等中歐班列新線,開行數量已突破100趟,運量突破7萬噸。(記者周羽)
(責任編輯:王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