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9月17日電 (鄭瑩瑩)自8月交付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使用以來,上海應急科技攻關項目“上海移動式核酸檢測方艙實驗室”已完成約1萬人份的核酸檢測。15日至19日正在上海舉行的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簡稱:工博會)上,“上海移動式核酸檢測方艙實驗室”的“迷你版模型”被搬進了“創新科技館”展區。
展區工作人員告知,從下飛機,到采樣、送樣、樣本處理、核酸提取等,再到出報告,這個過程大概需要2.5個小時。
上海是中國國內最大的入境口岸。據上海官方發布的數據,截至9月16日24時,上海累計報告境外輸入性確診病例612例,治愈出院574例,在院治療38例,無重癥和危重癥,F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1例。
“上海移動式核酸檢測方艙實驗室”是中國國內首個采用標準集裝箱尺寸的p2+移動式核酸檢測實驗室,由上海寶山太平貨柜有限公司、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上海海關保健中心等多家單位參與建設。這個實驗室啟用后,支持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開展“隨到隨檢”,與原先送至上海市區實驗室相比,大概節約了2小時的等待時間。
由中國國家有關部門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辦的本屆工博會,是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中國首個國家級工業展會?萍紤稹耙摺闭故臼潜緦霉げ⿻略龅闹攸c內容之一。
在中國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組織的“創新科技館”內,除了“上海移動式核酸檢測方艙實驗室”,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也將新冠臨床診療室“搬”到現場,以場景化形式展示疫情一線病房中使用到的臨床產品與技術,如人工智能影像新技術在新冠肺炎診療中的開發與臨床應用等。據工作人員介紹,現場展出的其中一些產品是醫生護士在救治過程中“自創”的,如新型同軸套管、全黏貼口罩等。
上海的戰“疫”實力背后離不開科技的有力支撐,此次,上海市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集體亮相工博會“創新科技館”,展示了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材料、先進制造等領域的“上海實力”。據悉,功能型平臺已成為上?萍俭w制創新的試驗田,它們的功能定位包括三方面支撐,即:支撐產業鏈創新、支撐重大產品研發轉化、支撐創新創業。(完)
(責任編輯: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