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1月28日訊(全媒體記者 任波)最近,長沙博物館展覽部主任董遠成發現,該館在中庭展出的“虎虎生!梢⒛晷麓荷の奈飯D片聯展”不但受到游客的歡迎,更有眾多游客指著展板上標明長博收藏的文物咨詢,到哪里可以找到這件文物。于是,博物館中出現了一批游客到博物館尋“虎”,博物館中的虎文物成了游客關注的新寵。
隨著農歷壬寅虎年腳步臨近,近來前往長博參觀的游客,尤其是父母帶著小孩參觀的游客,看到“壬寅虎年新春生肖文物圖片聯展”展板上標識出來的唐代青瓷虎俑為長博收藏,很多人會詢問,在長沙博物館是否可以找到展板中展示的實物。
近日,長沙博物館一樓基本陳列三陳列室中的“十二生肖青釉瓷虎俑”成為游客眼中的新寵。據董遠成介紹,這件“十二生肖青釉瓷虎俑”,年代為唐代,高16.3厘米,底長9.3厘米,底寬6.5厘米,為1983年在長沙市原南郊爛泥沖(今天心區青園路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附近)農業機械研究所1號墓出土。十二生肖青釉瓷虎俑是研究我國古代民俗的重要資料,唐代時期的墓穴常以十二生肖俑為“壓勝”“辟邪”的明器。這件生肖虎俑為唐初長沙墓葬中最有地方特色的隨葬明器,該俑為獸首人身,瓷俑昂頭平視,著右衽寬袖大袍,手持笏板抱于腹前,雙膝盤坐于方形底座之上,為神態安詳、富態豐腴的官員形象。該俑刻畫精細,栩栩如生。唐朝時期長沙厚葬之風盛行,俑作為重要的隨葬品備受推崇,這件虎俑的工藝已達到“雕塑如生”的程度,是研究唐代長沙人社會生活的一件重要歷史資料。
董遠成介紹,在該館基本陳列一陳列室還有戰國時期的漆虎子和虎座鳳鳥架鼓,尤其虎座鳳鳥架鼓表明戰國時期以鳳為圖騰的楚人已經進入長沙城,此件文物包含有以虎為崇拜的族群已被楚降服的文化密碼。該文物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由宋少華等考古專家在長沙市天心區南門口馬益順巷國稅局附近一處大型戰國墓中發掘出土。
此外,湖南湘繡博物館館務謝歆儀介紹,近日也有人專程前來尋找該館收藏的《飲水虎》與雙面繡《虎頭》等虎繡,這表明人們在虎年臨近時對虎文物的興趣越來越濃。
對于父母親帶兒女參觀博物館尋找虎文物這一新看館方式,董遠成表示:“我們歡迎他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主動尋找某一主題的文物,比如虎年尋找虎文物。歡迎小朋友以體驗方式進入博物館,這也是博物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形式!
(責任編輯:歐云海)
分享到微信X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 "掃一掃"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