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會展迎來“黃金時代” 英國女孩眼中的成都濕地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準,市政府新聞辦主辦,市廣播電視臺承辦的成都首檔整體落地海外的電視欄目,《西望成都》9月22日推出第183期。9月14日,法國智奧會展集團與成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又一國際會展巨頭與成都正式開展合作。世界會展行業的巨頭為何都紛紛將目光投向成都呢?在成都的版圖中,大大小小的河流和湖泊散落各地,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濕地。濕地都有哪些作用,它能為城市帶來什么樣的變化?一位英國女孩帶著自己的實習任務,來到成都尋找其中的答案。
《城事》
成都會展迎來“黃金時代”
初秋的九月,西部地區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汽車盛宴——一年一度的成都國際汽車展覽會如約而至。專程從上海趕來參加車展的劉國良,是漢諾威米蘭(中國)展覽公司的董事總經理。每年九月他都會來成都體驗車展。這家由世界會展巨頭之一的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與意大利米蘭展覽公司合資成立的公司,旗下不僅擁有包括全球規模最大的漢諾威國際工業展等20余個國際知名展會,還經營著目前世界最大的展覽場地德國漢諾威展覽中心等。
車展如火如荼舉辦的同時,西部國際博覽城里,來自意大利的“會展大咖”圭多正忙著籌備另一個國際性會議——第一屆中國(成都)國際旅游交易會。圭多是世界五大會展巨頭之一的意大利會展集團海外事務部總裁,本次交易會,是他在成都的會展首秀。展會現場,來自意大利、加拿大、埃及等35個境外旅游機構、共100多位參展商齊聚一堂,總共吸引了約2000位旅游買家和賣家的參與,也讓圭多首秀旗開得勝。
成都良好的會展市場和過硬的會展配套,不斷吸引世界會展行業的目光。荷蘭皇家展覽集團、意大利展覽集團及上海萬耀企龍三家全球知名會展集團正式宣布進駐成都。法國智奧會展集團也緊隨其后,與成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一場以“國際會展名城新機遇”為主題的圓桌會議匯聚了來自全球的會展大咖為成都打造“國際會展之都”出謀劃策。
不久前,在第十四屆中國國際會展文化節上,成都位居中國會展城市指數第一。到2020年,成都將初步建成“一帶一路”會展門戶城市以及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會展之都,舉辦重大展會活動1000場,展出面積1100萬平方米,舉辦國際性會展活動180個,引進外來企業10家,達到會展業總收入1530億元。成都,這座建設中的“國際會展之都”,正在開啟會展業的“黃金時代”。
《味道》
英國女孩眼中的成都濕地
1281年,27歲的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翻越秦嶺,來到成都,他在錦江邊發現了這座繁榮的城市。在河網密布、商賈云集的成都,馬可·波羅似乎看到了故鄉威尼斯。他在《馬可·波羅游記》里描寫的成都,記載了商業的繁榮,也被認為是成都濕地的早期記錄。濕地,與森林和海洋組成了地球上的三大生態系統,被稱為“地球之腎”。
英國女孩歐拉在成都一家環保公益組織實習了兩個月,在實習即將結束時,她決定以成都的濕地為主題寫一篇實習報告,讓全世界認識成都。她的第一站來到了郫都區云橋村的云橋濕地。20多年前,流經濕地兩側的柏條河和徐堰河,被選為成都市城市飲用水水源河,10年前,為了讓云橋濕地更好地發揮水源地的作用,歐拉實習的環保組織,在政府的支持下,展開了云橋濕地的生態恢復和管理工作。如今,濕地凈化著成都人的水源,也成了118種野生植物,110種鳥類等眾多動植物的搖籃。
第二站歐拉來到了成都三環內唯一的原生態湖泊——東湖公園。東湖公園185畝的湖面和優質的環境,吸引了眾多白鷺落腳。作為一個微縮版的生態系統,東湖公園內開闊的湖面,自然的灘涂,高大的林木,草叢和低矮的灌叢,這些不同的環境給不同的鳥類提供了很理想的棲息環境。第三站,她來到了1.3平方公里的桂溪生態公園。這里是成都市正在規劃建設的全球最大綠道生態體系——天府綠道體系中重要的一環。
歐拉將回到英國,那里有全世界第一個人造城市濕地——倫敦濕地中心,還有被譽為觀鳥圣地的克萊沼澤。但歐拉說,成都的濕地是她最想念的風景。在森林與海洋之間,在成都這座“大公園”里,濕地里的神奇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不走近它們,你永遠不知道你會錯過什么。本報記者 陳蕙茹
(責任編輯: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