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陳強 通訊員 王艷靜)近日,以“古苑宸跡”為主題的南海子歷史文化溯源展正式亮相大興區文化館下沉廣場。該展覽將持續至今年3月,之后將在大興各鎮街進行巡展。
展覽以遼、金、元、明、清歷代皇帝在南海子的足跡為線索,以圖文結合、微雕展示、VR體驗等形式,展示南海子的游幸狩獵、大閱演武、政務活動、生態保障等功能,描繪了南海子的歷史變遷。
展覽特別展出了國家圖書館珍藏的清晚期《南苑全圖》,清同治年間的《鳳泉涼水河圖》以及浙江省博物館珍藏的康熙年間《京杭道里圖》。據介紹,《南苑全圖》具象展示了南海子鼎盛時期的地域四至和規模構成;《鳳泉涼水河圖》形象說明了南海子濕地水系與大運河的聯系;《京杭道里圖》則充分描繪出了歷史上南海子與北京城、永定河、運河之間的位置關系。
此外,展覽還擁有科技加持。利用3D復原和VR技術等手段,展示了南海子最大的行宮團河行宮、清初期見證民族融合的德壽寺等一大批歷史建筑的復原景觀。手工制作的德壽寺、舊衙門行宮、南紅門行宮等古建的微雕模型,生動再現了南海子的古苑盛景。據了解,隨著南海子公園二期今年建成開放,大興也將傾力打造南海子皇家苑囿文化金名片,重點推進團河行宮功能提升、德壽寺修復利用工作,重現優美景觀,溯京南文脈,傳古苑風韻。
(責任編輯:王璐瑤)